常言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其实乌鲁木齐美术培训也可以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的民间艺术,这里的水土既指物质层面的地理环境、气候、物产等等,也指精神层面的民情风俗。金山农民画无论从表现的内容或表现的方法来看,都和金山的民情风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何谓“民情风俗” ,查一般辞书,没有“民情风俗”的解释条目,只有“民情”和“风俗”的单独解释。 《现代汉语词典》 (第五版)对“民情”的解释是“人民的生产活动、风俗习惯等情况” ,对“风俗”的解释为“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总和” 。 “民情”概念大于“风俗” 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, “民情风俗”是指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人们共同遵守的生产活动、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行为模式或规范。我们在讨论“民间艺术”这个特定的文化现象时,还是偏重于“风俗”这一概念。

所谓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”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。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,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、习俗、久而久之的变迁,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,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,所谓“移风易俗”正是这一含义。

金山的历史文化是吴越文化的一部分,所谓在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,金山人创造并形成了极具地区特色的民情风俗。而这些民情风俗从各个不同年代、不同层面、不同角度反映出金山的历史风貌,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。因此我们尽可能地对金山地区的民情风俗进行了初步的梳理,重点介绍一些与金山农民画关系比较密切的民情风俗。我们所列举或介绍的一些风俗,有些已经消失,有的还保存着,有些习俗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,可能觉得繁琐甚至无聊,但在落后的农耕社会中,在彼时彼地,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愿望和期盼。我们选择的一些风俗礼仪,目的是试图说明金山农民画的乡土特色。

乡村油菜花开的季节

(一)节令风俗

春节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,是中国最大的民间传统节日。金山地方上俗称过年。金山人从农历十二月23日就开始掸檐尘、送灶等,到正月十五闹元宵,春节结束。

除夕之前的迎新年活动丰富紧张而有序。掸檐尘就是我们现在的“大扫除” ,包括扫除室内灰尘、清洗各类器具、打扫庭院、疏通明渠暗沟,总之,室内室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,迎接新年的到来。农历十二月24日还要祭灶,摆上桌子,放上果品和菜肴,点上香,目的是敬灶王爷,保平安。

除夕之前,许多人家还喜欢在门上贴春联,有的还在门或窗户上贴倒过来的“福” ,增加喜庆气氛。这一习俗在“文革”前后曾一度消失,改革开放后,社会对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趋重视,中小学也开设了写字和书法课,贴春联这一习俗获得了再生,现在每逢春节来临,有关方面(如中小学或乡镇文化机构以及地方专业社团等)会组织中小学生或书法爱好者临街挥毫书写,村民(或居民)可以随意取用,此情此景成了春节前夕一道亮丽的风景。除了贴春联等活动之外,乡村人家还要做方糕(一种蒸糕) ,取其谐音“高” ,期盼生活节节高。也有一种说法,将方糕叫作“撑腰糕” ,据说吃了这种糕,一年里做农活腰腿不会酸痛。

除夕,又称“大年夜” ,晚上吃年夜饭,一家人要欢聚一堂,辞旧岁,迎新年。因此,即使远在千里之外,这一天也要回来团聚。吃年夜饭前,一般先祭祖,而后大家共进晚餐。当夜有“守岁”的习俗,到了除夕零点,还要放高升(爆竹)鞭炮,长辈还将压岁钱用红纸包好,放在孩子的枕头边,以示祝福孩子安康。改革开放近30年来,家家户户边吃饭边看春晚边发短信(或微信)也成了一种新的风俗。因为空气污染的原因,除夕燃放烟花爆竹也在减少。

《除夕》 陈修(1995年)作品描绘了江南农村除夕夜吃年夜饭的情景。大片红色衬托出温暖喜庆的气氛,也反映了家庭小康富足的喜悦。

初二起,亲朋好友开始走动,客人登门一般是先向长辈拜年,然后平辈之间互致贺词,主人以糖果糕点款待,一般都要留饭,以好酒好饭相待,俗称“吃年酒” ,春节期间互相往来走动直至正月十五方休。

元宵。农历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满月,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合家欢聚的日子,一家人欢欢喜喜一起吃“汤圆” ,寓意团团圆圆。元宵节这一天,按金山人传统的风俗,白天敬天日,晚上商贾户户张灯结彩,放鞭炮,敲锣打鼓,猜灯谜,又称闹元宵。遇上丰收年,还会举办灯会。元宵节的习俗现在基本保存着,有的乡镇还专门组织灯会,展出各种自制的彩灯,使元宵节充满节庆的喜气。

端午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当地又称端阳节。金山人在端午节要包粽子吃粽子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,有许多说法,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楚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,人们纪念他,才有五月端午节。

在端午节,当地人还有避“五毒” 、吃“五黄”的习俗。五月又称“毒月” ,有“五毒” (即蛇、蜈蚣、蝎子、蜥蜴、癞蛤蟆)出现,为了避祛邪毒,家家户户要挂艾叶、菖蒲,用苍术、白芷等植物在室内烟熏,祛除蛇虫;小孩挂香囊(一种用雄黄、艾叶、冰片、麝香等中药制成的布囊) 。许多乡镇还要吃“五黄” ,即黄鳝、黄鱼、黄瓜、黄梅和雄黄酒,以强身祛邪。在湖南一带还有赛龙舟的习俗,金山地区原没有此习俗,但近几年来,在金山地区的山阳镇也出现了赛龙舟的民间习俗活动,但并非民间自发而成,而是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举办的邀请赛,每年也能吸引许多游客前往观赏。

七夕。农历七月七日为七夕节,也叫乞巧节、女儿节等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。据《太平御览·汉武帝故事》记载:天帝为媒,牛郎织女结为夫妻。后玉帝令西王母下凡,划银河为界,两人隔河相望,每年七夕由喜鹊搭桥,才能相会。乞巧节主要是民间妇女在七夕这一天向织女乞巧,以求得心灵手巧。

中秋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,又名月节、八月半、仲秋节、团圆节等。金山地区在中秋晚上有“斋月”的习俗,即用果品月饼等斋月,寄托美好心愿,新婚夫妇更有花好月圆、百年好合之意。中秋节还有吃芋艿的习俗(主要盛行于东南沿海一带) ,传说有一次戚继光抗倭寇,一支队伍被困,弹尽粮绝,就在沼泽地里挖野芋艿充饥,后来全歼倭寇。这一天正是中秋节,戚继光为了纪念阵亡将士,称芋艿为“遇难” ,民间就留下了中秋吃芋艿的风俗。

重阳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,又名九月九、重九、菊花节。重阳节起源于秋游去灾风俗,后来才演变为重九节,并在一定程度上受道教影响。中国以九为阳,故曰重阳节。古时人们在重阳节有插茱萸和簪菊花以及登高远望思念亲人的习俗,而我们金山地区重阳之时,新糯登场,家家碾粉做重阳糕,糕上插一面三角旗,斋供灶君。现在斋供已废,重阳糕已经成为金山的旅游产品。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“老人节” 、 “敬老节” ,每到这一日,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,交流感情,锻炼身体。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。

结婚俗称“好日” 。在“好日”之前,先要看周堂。男方请人“看周堂”定“黄道吉日” ,由媒人通知女家。男方备重礼和礼金送女家,女家收下后就算定落。此后双方各邀亲告友,筹备喜事。 “好日”当天上午,女方将贴了大红双喜字的嫁妆陈列堂上,称“亮嫁妆” 。男方备花轿,吹鼓手奏乐,到女方迎亲。入女方宅还要给工匠帮手分发“喜钿” 。男方抬了嫁妆开路,载了新娘的花轿随后,鞭炮声中将新娘接到男家。接着是拜堂,新郎新娘拜过天地、祖宗和夫妻对拜之后,由两个童男将一对新人送入洞房。

婚后三天、十二天、一个月都要“回门” 。新婚夫妇备厚礼由媒人陪同,看望岳父母和兄嫂。女家摆“回门酒” ,宴请新郎和亲友。至此,一个旧俗婚礼就算完成。金山农民画表现嫁娶的场面也基本与此相仿。

生育。旧时一个孩子从分娩前一个月到出生后周岁有许多礼仪习俗,金山农民画中也有所反映。孕妇分娩前一个月内称“达月” ,娘家会选择初三、初五等吉日,备核桃、糖、糕、肉、蛋、草纸等八色礼物,由岳母直接送到女儿床上,称为“催生” 。分娩后的当天或次日,女婿往岳母家报喜(也称报生) ,带活鸡一只,生男带雄鸡,生女带雌鸡。岳母见鸡即明白,即随女婿去探望和照料女儿。

婴儿诞生第三天,要祭告祖宗,并设宴庆贺,称“三朝酒” 。亲友送贺礼,一般送礼金,红封袋上生男写弄璋之喜,生女写弄瓦之喜,或者笼统地写“汤饼之敬” 。宴毕临别,办喜事者回赠红蛋、糖、糕、核桃等,回赠红蛋生男单数,生女双数。婴儿满一月称“满月” 。婴儿第一次理发称“满月头” 。婴儿父母设“满月酒” ,也有分面条不设宴的。做外婆的必须备糖果之类礼物来看望婴儿。

婴儿出生一年整称“周岁” 。一般分送盖交面给邻居,称“周岁面” 。有的还宴请。

建房。农村建房旧时一般有看风水选址、破土、竖贴上梁、追土等习俗。农村建房先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选址,宅基地素有“四神” (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)之说。如理想状态东边要有青龙(河流) ,西边要有白虎(大道) ,南边要有朱雀(池塘) ,北边要有玄武(小丘) 。有四神佑护,子孙兴旺。破土的仪式一般选在造房挖土的前一夜子夜,以酒菜祭土地公公,保平安。竖贴上梁在建房中是最为隆重的一天,当新房上梁时,亲朋好友云集庆贺,主人宴请称“造屋酒” 。在正梁居中用大红纸或红绸布书写“福星高照”字样,上梁时,两端系布,由作头师傅缓缓提升,上梁完毕,东家手捧盛有馒头、糕点、喜钿的方盘,顺梯向上,由作头师傅接盘,取出喜钿后,边唱上梁赞歌,边抛馒头糕点,众人哄抢,热闹非凡。

乌鲁木齐美术培训 乌鲁木齐画室 新疆画室 乌鲁木齐画画班绘画班 乌鲁木齐成人美术培训班 乌鲁木齐少儿美术培训班 乌鲁木齐中考美术培训班 乌鲁木齐书法培训班 乌鲁木齐动漫画培训班 乌鲁木齐色彩水粉培训班 乌鲁木齐高考美术培训班 乌鲁木齐素描培训班 乌鲁木齐油画培训班

点击拨打电话【预约免费试听】